1、首先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就不同,中式礼服偏刺绣多些,凤冠霞帔为典型。西式礼服以婚纱为代表。
2、中式主色调大多以红色为主,西式主色调大多以白色为主。
3、礼仪不同,中式主要有拜天地,向父母敬茶,撒帐等礼节。西式主要有牧师礼仪宣誓等环节。
中式婚礼结婚当天,新娘会头戴凤冠,身穿嫁衣,肩披霞帔,完成婚礼的一切礼仪,最后送入新房。
在西式婚礼中,新娘的穿戴虽和中式不同但也有很相似的地方,新娘会头戴婚妙,身穿礼服,身披拖地轻纱,也相当于凤冠霞帔了。中式婚礼凤冠是金黄的,霞帔是红色的,很艳丽很喜庆
霞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中衍身出了一种新的女性衣饰—帔,帔可以说是霞帔的原型,由于它轻灵飘逸,在民间广泛的流行了起来。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物》中曾记载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到了隋唐时期,妇女们在劳动、出行时,都喜欢用披帛作为装饰。帔帛的颜色、样式繁多,人们觉得这种配饰美如彩霞,便称它为“霞帔”。自此,霞帔正式走入人们的生活,虽然还未被写入服制,但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衣俗。
宋朝可以说是霞帔的转型期,它既是民间女子寻常穿用的衣饰,又被收入服制,开始进入到内外命妇的礼服规制里。
在这一时期,霞帔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穿戴的霞帔,这种霞帔一般为直帔,样式承袭了唐朝的披帛,可以随着舞者的身姿而动。
另一种霞帔,则是后妃常服及命妇礼服的配饰。这种霞帔是由两套锦缎组成,分别自身后披挂在两肩上,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连再挂一枚金玉坠子以保持锦缎的平整。另一种霞帔,则是后妃常服及命妇礼服的配饰。这种霞帔是由两套锦缎组成,分别自身后披挂在两肩上,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连再挂一枚金玉坠子以保持锦缎的平整。
宋朝的服制对于这种霞帔有了明确的规定:“非恩赐不得服”,也就是说,这种霞帔的使用特权来源于皇帝的赏赐。正因如此,霞帔成为了一种名号,在宋朝的皇宫内出现了“红霞帔”、“紫霞帔”这样的称呼。
到了明代,霞帔的样式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霞帔长度基本与衣服等长,自大衫后摆处固定,铺陈向上搭过两肩,一直披至身前。同时,霞帔的使用也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品级不同的命妇们穿着的霞帔在颜色和纹饰上也有所不同。
《明史·舆服志》中记载,一品用金绣纹,二品用金绣云肩大杂花纹,三品用金绣大杂花纹,四品用绣小杂花纹,五品用销金大杂花纹,六、七品用销金小杂花纹,八、九品穿大红素罗霞帔,没有纹样。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霞帔与凤冠的组合成为命妇礼服的定制,霞帔在女***制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最高的等级。
凤冠霞帔,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
在古代有三种人可以穿凤冠霞帔一是作为 皇后及妃嫔的常服;二是命妇(官员的母亲/妻子)的礼服;三是作为平凡女子出嫁时的礼服。
在中国古代服制金字塔上,女性的凤冠霞帔可谓是处于金字塔的最顶层,它们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明清时期
有规定,民间的女子可以在盛礼之日穿带凤冠霞帔,时间一长,这一习俗便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