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五合就是八字天干五合
八字天干五合即为:
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五合有制忌神的作用,当忌神被合的时候,会减弱甚至失去作用。在八字以及行运过程中,忌神喜合,喜神不喜合。当发生天干五合的时候,被合的天干会失去克性。天干五合是阴阳相合,为鸳鸯之合,有和谐,合好之意。命局中有天干五合之人,异性缘较好,易接纳他人,可能缺乏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
五合指的是10天干的结合,甲与己合化土,丙与辛合化水,戊与癸合化火,庚与乙合化金,壬与丁合化木,因为一共五组,所以叫五合。“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有合, 说明两人互补啊,命运相似、福祸相同。但是三合、五合之类的是同一个八字中进行推算的依据,怎能放在两个人的八字中推算啊,两个人是十六个字,总会有合的字,不仅与你喜欢的女孩有合,与其它人都会有合,难道都有爱情友谊?这些与***不沾边,不要自己乱推,否则只能误导你的生活,只要你们彼此喜欢,好好珍惜,成不成是你们的缘分和造化,不必考虑那么多。答案补充 有合, 说明两人互补啊,命运相似、福祸相同,互补当然是好的啦
1.五合是上等婚姻。
2.旧时男女要成婚都要去合八字,两人生辰和双方父母生辰,一般三合就算可以,五合是什么都好相符,就是所谓的上等姻缘皆大欢喜。
3.现在是恋爱自由,只要两个年轻人谈得来,三观相同。不管年龄,地区的差异都能克服并幸福的生活的。
先秦时的《周礼·地官·媒氏》记载:“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据《礼记·内则》中所述,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而后学礼,30成家;
女子举行笄礼,20岁时出嫁,若有特殊情况,最迟也不可超过23岁。
西汉过期,汉惠帝刘盈下令,女子出嫁的年龄不可超过15岁。
魏晋南北朝时,晋武帝司马炎规定女子出嫁不得超过17岁,但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嫁,家人坐之。”后者比较可靠!
北周时期,建德三年,朝廷颁发诏令:男子15岁,女子13岁以上军民依时嫁娶。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规定: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的,州县以聘礼娶。
唐玄宗李隆基时,规定男子结婚年龄为15岁,女子为13岁。
北宋时期依然遵守唐朝的婚姻法,。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南宋宁宗赵扩规定结婚年龄为男16岁、女14岁。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和南宋一样。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
各朝代建立之初,大多经历战乱、天灾人祸等非正常现象而导致人口锐减,出现大量土地荒废无人耕种,为了迅速恢复人口发展经济从而国家强盛,各朝代初都是鼓励坐育的,加上古时医疗落后,食物不足,孩童成活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反映在婚配上就是结婚年龄较早,以便在最佳生育期能多生育,来弥补成活率不足的问题。
明初,《大明令》起着临时法规的作用,同时也承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订立的关于定婚等嫁娶行为的礼仪规范的法律效力,曾明文规定:“凡民间嫁娶,并依《文公家礼》。”综合《大明令》、《大明律》及各朝条例中的规定可看出明代法定定婚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项:
(一)凭媒而立
(二)由尊长主婚
三)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
(四)双方自愿、意思表达一致
明一代对婚配相对其它朝代而言还是比较开放和人性化的,比如最后一条的表达,还有允许二次婚配的制度。
至于成婚年龄,有记载明代庶人百姓的婚礼仪式主要依据是《朱子家礼》只存纳彩、纳币、请期的仪礼。如洪武元年制定,禁止庶人百姓指腹、割衫襟为亲.凡庶人娶妇,男子年在16岁,女子年在14岁以上者,可以听任婚娶。而明太祖洪武曾明确呵令天下:男十六,女十四可婚配!
综合各文献记载,明初及中期以男十六,女十四最为可信,而到了中后期,则大多不受此约束了!